尿蛋白控制不住的原因是什么
编辑:创始人 时间:2023-07-05 11:27:28首先要明确诊断,然后根据蛋白尿的形成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对微小病变性肾病、IgA肾病、膜性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病,以及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系统性小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蛋白尿,一般使用激素治疗,或者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2、对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脏病、脂蛋白肾病、痛风性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肾损害,应积极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等全身性疾病。
3、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蛋白尿,都可以使用沙坦类或者普利类降压药,除了降压作用外,二者都有降尿蛋白和保护肾脏的作用。但降尿蛋白和保护肾脏所需的用量要大于降压的用量。
尿蛋白控制不好的4个原因
1
对激素的治疗反应有个体差异
有些类型的肾病比如微小病变性肾病,激素的治疗效果很好;而有些肾病比如局灶节段硬化性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激素的治疗效果就比较差。
患者对激素的反应大致分为三类:
激素敏感:激素的治疗效果非常好,用药后很短时间尿蛋白便会下降甚至消失;
激素依赖:激素的治疗效果也很好,但激素的剂量递减到一定量时(一般2片左右)蛋白尿便会复发或加重,重新加量后又重复这个过程;
激素抵抗:激素治疗基本没什么效果。
对激素抵抗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2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早期小量的蛋白尿,还可以通过控制血糖和使用大量的沙坦类或者普利类降压药控制。但是,糖尿病肾病晚期大量的蛋白尿,除了继续加大沙坦类或者普利类降压药的用量外,目前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
3
肾脏以外的原因
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肾外疾病比如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胆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高血压等,或者乱用药、不注意休息等,都可能导致尿蛋白难以控制。
4
难治性肾脏病
比如多发性骨髓瘤、肾淀粉样变等,本身治疗效果就很差,目前就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尝试免疫抑制剂或者化疗药治疗。